当前位置:首页  >  新闻资讯  >  低温水槽不制冷了?先别慌,按这个步骤自查!

低温水槽不制冷了?先别慌,按这个步骤自查!
更新时间:2025-09-17      阅读:8
   低温水槽是实验室、工业生产中的常用设备,一旦出现不制冷故障,很容易让人手足无措。其实多数情况下,故障并非源于核心部件损坏,通过简单的自查就能找到问题根源。掌握以下四步自查方法,无需专业维修人员,也能快速定位问题,减少设备停运带来的影响。
 
  第一步:排查基础供电与设定,排除“假性故障”
 
  很多时候设备不制冷并非硬件问题,而是基础设置或供电环节出现疏漏。首先应检查设备电源线是否牢固插在插座上,可尝试拔插电源线或更换备用插座,确认插座是否有正常供电(可通过连接其他电器测试)。若设备配备独立电源开关,需检查开关是否处于“ON”状态,部分设备设有过载保护按钮,跳闸后需按下复位键才能恢复供电。
 
  供电正常后,重点查看温度设定面板。确认设定温度是否低于当前水槽内实际温度(建议设定值比实际温度低5-10℃),部分设备因误触会进入“恒温暂停”模式,需长按“运行”键重新激活制冷功能。若面板显示报错代码,可对照设备说明书的故障代码表,快速判断是否为设定参数异常导致的保护机制启动。
 

 

  第二步:检查散热系统,避免“高温罢工”
 
  低温水槽的制冷效果依赖良好的散热,散热不畅会直接导致压缩机保护性停机。首先观察设备侧面或背面的散热风扇是否正常转动,若风扇无动静,可能是风扇电机损坏或灰尘堵塞,需断电后用软毛刷清理风扇叶片及散热孔内的灰尘,顽固污渍可蘸取酒精轻轻擦拭。
 
  对于水冷式低温水槽,需检查冷却水循环系统是否通畅。查看冷却水管路是否有弯折、堵塞,打开进水阀门确认水流速度是否正常(一般要求流速不低于1.5L/min),若水流过小,可能是过滤器堵塞,需拆卸过滤器清洗滤网。风冷式设备则要确保周围预留至少30cm的散热空间,避免设备靠近热源或被杂物遮挡。
 
  第三步:核查制冷回路,警惕“泄漏与堵塞”
 
  制冷回路是设备制冷的核心,常见问题包括制冷剂泄漏和毛细管堵塞。首先观察设备正面的视液镜(部分型号配备),正常运行时视液镜内应无气泡或仅有少量气泡,若气泡持续大量出现,可能是制冷剂泄漏,需联系专业人员检测泄漏点并补充制冷剂。
 
  若视液镜无异常,可触摸压缩机两端的管路(需在设备运行10分钟后检查)。正常情况下,压缩机的吸气管应呈低温状态(可能结露),排气管则为高温状态(约40-60℃)。若两端管路温度无明显差异,可能是毛细管堵塞,此时需断电停用设备,由专业维修人员拆解清理管路,切勿自行拆卸以免损坏部件。
 
  第四步:确认传感器与控制器,排除“信号故障”
 
  温度传感器和控制器故障会导致设备误判温度,从而停止制冷。可将独立温度计放入水槽内的液体中,对比设备面板显示温度与实际温度,若偏差超过2℃,可能是温度传感器老化或偏移,需打开设备侧盖,调整传感器位置或更换同型号传感器。
 
  若温度显示正常但仍不制冷,需检查控制器参数。进入设备的“参数设置”界面(具体操作参考说明书),确认“制冷上限”“停机温差”等参数设置合理,例如“制冷上限”应高于设定温度5℃以上,避免设备提前停机。若参数设置正常,可能是控制器硬件故障,需联系厂家更换控制器模块。
 
  通过以上四步自查,多数低温水槽不制冷的问题都能找到原因。对于基础供电、散热、参数设置等问题,可自行操作解决;涉及制冷剂泄漏、管路堵塞、核心部件损坏等情况,切勿自行拆解,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,确保设备安全修复。日常使用中,建议每月清理一次散热系统,每季度检查一次管路连接,延长设备使用寿命,减少故障发生率。
电话 询价

产品目录